北京市朝陽區居民在小區健身場地內鍛煉身體。
支持全民健身,國家又有大動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稱 《意見》),提出了29條政策措施,展示 了人們未來健身活動的鮮活場景,一幅統籌城鄉區域、突出城市社區、銜接創新載體的全民健身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聚焦“更高水平”
凸顯“8個更”
“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睆?995年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們的生活觀念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多鍛煉、少生病”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來自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7.2%,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90%以上。
“取得這一成績的關鍵在于我們初步構建起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全民健身發展的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基本保障?!眹野l改委社會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成績喜人,但不容回避的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還未完全得到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較為突出?!兑庖姟芬簿褪窃谶@種背景下出臺的,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意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領域最高層級的頂層設計文件,是指導‘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期全民健身發展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眹野l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如是說。
中國城市報記者梳理《意見》后了解到,“更高水平”將落實在8個方面:更靈活的體制機制、更均衡的資源布局、更綠色的健身載體、更豐富的賽事活動、更廣泛的群眾參與、更科學的運動方式、更濃厚的社會氛圍、更強大的要素支撐。
舉例來說,在體制機制方面,促進國家隊訓練方法、日常食譜、康復技巧等實行市場化開發和成果轉化;社會氛圍方面,定期發布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數,向運動達標者頒發證書,開展全民健身國際交流,讓人人參與體育鍛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促進人民群眾更廣更深的參與運動健身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種要素、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綜合施治方能實現目標,因此在謀劃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方法論至關重要,這在《意見》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貫徹。
“我們除了參與冰雪運動,還有很多事情去做。加油,體育人!”《意見》發布后,冰雪產業從業者程琳轉發文件鏈接并配文道。她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賽事活動按下“暫停鍵”,國家提出“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這給業內從業者帶來了很大信心,未來體育產業大有可為。
讓人口成為資源配置的“定位器”
形成科學布局
城市里高樓林立,難以找到一塊合適的健身場地;郊區、農村地廣人稀,體育設施不同程度被閑置……中國城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健身不便已成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來自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97.1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41平方米。
然而,從實際應用來看,一方面這個數據被“打折”,比如很多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內多數健身區被占用作停車場;另一方面,即便數據“不打折”,民眾也直呼“遠遠不夠”,因為市民活動量遠超健身區承載能力。
事實上,在此之前,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解決上述難題。
“和過去的文件相比,本次《意見》特別關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城鄉區域均衡發展,比如提出讓人口成為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定位器’?!眹业乩砜臻g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劉敏說。
如何保障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解決設施供給不足的問題?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要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指揮棒”作用,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時,把常住人口數量作為一個重要的資金分配考慮因素,引導和指導地方優先在人口密度大、輻射人口多、體育設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設公共體育設施,方便城鄉居民就近就便參與體育鍛煉,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跟著人轉、跟著人走。
記者了解到,《意見》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務資源的理念,針對不同規模的城市,提出差異化的全民健身發展路徑——
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要推廣功能復合、立體開發的集約緊湊型健身設施發展模式;大中城市要加強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全民健身資源布局,打造現代時尚的健身場景;縣城城鎮化要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健身設施。
老城區要結合城市更新行動,鼓勵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低效用地,增加開敞式健身設施;新建城區要結合城市留白增綠,科學規劃社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與生產生活空間相互融合、與綠環綠廊綠楔相互嵌套的健身設施。
與此同時,《意見》還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涉及的重點區域和城市群、都市圈等,統籌多維空間優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設施。
“隨著《意見》的落實,我們必將打破地域、部門、行業的分割,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我國運動場地資源,夯實我國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基礎?!北本w育大學教授林顯鵬如是說。
打造綠色便捷新載體
夯實社區基礎
一提到體育設施,很多人會想到比較“高大上”的體育場館,這些場館往往座位很多,場地也很大。但實踐證明,有些場館不一定完全實用。
一位體育產業分析人士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體育場館往往建設成本很高、耗能很大。有些場館建在城市邊緣處,民眾想去運動不一定便捷;有的場館缺乏后續賽事活動支撐,日常運行成本又很高,入不敷出是常態。
“這次《意見》就是總結過去這些經驗,提出要控制大型綜合體育場館的規模和數量?!壁w辰昕說。
對于接下來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策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表示,一方面擴大增量,另一方面要盤活存量。
“每年中央財政都安排專項資金補助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崩罱鞅硎?,今年會同財政部調整完善了補助政策,從原來補助大型公共體育場館,擴展到中小型體育場館等更多的公共體育設施,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聯動,全面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對于上述安排,王裕雄的看法是,國家高度重視解決群眾健身“最后一公里”問題,強調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向群眾身邊傾斜,力圖全方位、無死角織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
記者注意到,為了讓人民群眾能夠就近健身,國家把城市社區擺在了突出位置——夯實社區全民健身基礎。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納入社區服務體系,培育一批融入社區的基層體育俱樂部和運動協會。在社區內活動的符合條件的基層體育組織可依法向縣級民政部門申請登記。在社區設立健身活動站點,引導體育社會組織下沉社區組織健身賽事活動。實施社區健身設施夜間“點亮工程”。
與此同時,國家支持社會力量建設“百姓健身房”,為每個社區至少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育一批融入社區的基層體育俱樂部和運動協會。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意見》還提出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新載體“新”的內涵是什么?主要新在哪些方面?對此,趙辰昕給出的答案是新導向、新空間、新活動:
——新 導 向 ,即 全 民 健 身 的 導向。要推動健身場地設施由服務大型競技賽事,向服務老百姓日常健身轉變,由貪大求洋向綠色生態和經濟實用來轉變。
——新空間,主要是綠色生態的健身空間。場館要堅持綠色生態,盡可能耗能低,周邊環境也更加符合生態的要求,讓人民群眾走向大自然,在綠色生態的環境中參加體育鍛煉。
——新活動。近年來,冰雪、徒步、登山、攀巖、露營、汽車、摩托車、水上、航空等運動方興未艾,戶外運動已經成為陽光、快樂、綠色、健康的代名詞。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自然遺產燦若繁星,發展戶外運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要把這個優勢發揮好。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4月04日 第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