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做人不能“眼高手低”。意思是,做人不能自視很高、“胃口”很大、追求很多,卻學識平平、能力稀松、水平一般。對于“眼高手低”,人們都很警惕,也容易保持清醒。其實,做人做事除了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手高眼低”。
什么是“手高眼低”?“手高”是指抓具體事務、抓執行、抓落實能力較強,會辦事、能做事、可扛事;“眼低”,就是眼界不高,視野不夠開闊,站位與謀劃不夠高遠,往往陷入“事務主義”,不善于跳出局部看局部、站在全局看局部,會做事卻不善謀劃,有戰術而無戰略。
比如,有的干部能夠招引項目,在引進和落實招商項目時也游刃有余,但對一個地方的整體發展缺乏概念、沒有思考,對于引進的項目是不是有利于地方長遠發展,沒有深刻的認識和思考,最終結果就是陷入“項目主義”,“撿到籃子里就是菜”。再如,有的地方在抓具體的、一個個的科技創新項目時有兩把“刷子”,局部的創新搞得有聲有色,而對于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制度保障等戰略性問題卻不怎么關注,缺乏思考,不善于從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等問題的戰略高度,去思考和謀劃科技創新問題。諸如此類,都是“手高眼低”的表現。
眼界決定格局。有什么樣的格局,就有什么樣的作為;有什么樣的胸襟,就有什么樣的發展。身為領導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眼界、格局和胸襟斷不可太差。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站在黃洋界哨口問戰士,從這里你看到哪兒?戰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澤東說,站在井岡山上,還要看到全中國,看到全世界。中國共產黨人正是胸懷遠大理想,將自身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身為領導干部,理應“干”字當頭,但僅僅埋頭干是不夠的,還需要把視野拓寬一些,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善于把握全局、抓好大事、謀劃長遠,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來推動工作和事業發展。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缺乏全局觀念,對瞬息萬變的大勢不敏銳,或者只會埋頭做事卻不會抬頭看天,只會看“腳下的小草”卻不會“仰望星空”,是“行動的巨人”卻是“思想的矮子”,這樣的“手高眼低”,往往會貽誤事業的發展。
梁思成先生曾經說過:“學什么都要眼高手高?!笔指呤且环N踏實做事的態度,一種勤勉務實的作風。眼高是一種境界、一種標準,體現的是一種認識、思維能力。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有“兩個大局”的胸懷,干事創業才有坐標;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才能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利;有“跳出自身看自身”的高度,才能找準自身發展方向,牢牢把握時代賦予的機遇;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才能處變不驚、臨危不亂。身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領人民群眾把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要加強學習,勤于思考,深入調研,善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眼界、胸襟和格局,力爭做到“眼高手高”,把工作干得更好。